近日,布设在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全家出游”的场景,画面十分温馨有趣。
在一个镜头中,一位猕猴家长带着全家从容穿越在山林中;小猕猴倚在树后迟疑了一下,确定没有危险后,一蹦一跳地跟上队伍;另一位猕猴家长稳稳地走在队伍中间,身后还跟着一只毛茸茸的小猕猴。
另一个镜头中,猕猴哥哥姐姐携手出游,漫山遍野撒欢。唯独一只猕猴驻足休憩、四处观望,刚好与红外相机打了个照面,萌萌的神态清晰可见。
此外,还有猕猴妈妈背着小猕猴出游的镜头。毛茸茸的小猕猴紧紧地趴在妈妈背上,头抵在妈妈软软的肚皮上,享受着出游的快乐。
据护林员介绍,秋天到了,保护区半山腰的板栗成熟了,多只猕猴成群结队来摘板栗吃。红外相机正好捕捉到了这些镜头。另据当地村民们反映,猕猴们即便碰到村民上山打板栗,也不惧怕。它们的手很灵活,采摘、剥壳,动作很迅速。
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据最新总体规划批复面积有.82公顷。由于地处生物区系过渡带,该保护区也是浙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野生脊椎动物种,包括*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麂和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8种;共有维管植物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91种,包括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7种。
近年来,为做好南山生态保护工作,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对整个保护区进行自然资源的调查,全面掌握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并将依托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公共教育三项系列工程,对保护区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视频和防火监控、红外相机、气象监测等技术手段,推动森林防火、资源保护等数字化建设,探索构建生物多样性数字化保护模式。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论断,清晰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彰显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央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和思想智慧。
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综合科科长问青青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全面贯彻*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做好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努力做好科学研究、保护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为保护婺城生态环境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