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刘军连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47810.html图①:年10月,广西警方查获的水獭。李昱颖摄(影像中国)图②:2月2日,宁夏盐池县青银高速公路花马池出入口野生动物保护检查点,工作人员在检查车辆。新华社记者冯开华摄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卫生组织等制图:张丹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让人们认识到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隐患。拒绝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成为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全国各地的读者纷纷致信本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倡议摒弃陋习,对菜单上的野味坚决说不。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进一步讨论如何健全法律、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非法猎捕、运输、经营,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没吃过的都要尝一尝”,猎奇性、炫耀性消费对野生动物造成严重威胁“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都可能变成盘中餐。”四川省广元市生态环境局的读者张厚美说,穿山甲、果子狸、蝙蝠、竹鼠、猪獾……对一些人来说,没吃过的都要尝一尝,吃野味成了一些人的饮食癖好。之所以吃野味,是因为个别人宣传野生动物“大补”,营养价值高,还有人觉得越稀有吃起来越有面子。在这种错误观念驱使下,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屡禁不止。湖北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会长董玉清告诉记者,他曾在某山区的乡镇看到一家“土特产收购店”,门前竖着一块广告牌,写着收购老鼠、蛇、狗獾、猪獾等动物。对此乱象,来自公益组织“让候鸟飞”的志愿者杨先生深有体会。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市场,不仅有像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这样的线下交易,还有些商贩进行线上交易。前些年,在一些短视频平台、贴吧等网络空间,常常能够看到捕猎或贩卖野生动物的视频和照片,甚至有人“直播打野”,吸引粉丝围观,博取买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anshanjiaf.com/csjzz/1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