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峦之中云雾弥漫,雨后彩虹与奇峰、怪石、古松等相互辉映,如诗如画。
5月18日,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博士”陈远辉(右一)和保护站的巡护人员一起跋山涉水,开展日常巡护调查工作。
5月18日,“蛇博士”陈远辉在巡护过程中发现莽山烙铁头蛇,赶紧用相机记录下相关信息。
5月18日,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远辉和保护站的巡护人员一起跋山涉水地开展日常巡护调查工作。
5月19日,“鸟博士”陈*(左)和技术人员陈德胜在自然保护区监测鸟类等野生动物。
5月18日,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陈德胜在安装红外自动监测相机,以观测动物习性进行科学研究调查。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林麝。(红外相机照片)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腹角雉。(红外相机照片)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红外相机照片)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莽山烙铁头蛇。该蛇仅莽山存有。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莽山瑶螈。
莽山涧上杜鹃。
莽山猴头杜鹃。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伯乐树。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莼菜。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华南五针松。
最原始的柑橘——莽山野橘。
5月19日,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博士”邓国杏(右)带领工作人员在采集杜鹃花样本。
5月19日,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博士”邓国杏(上)和工作人员爬上陡峭的岩石采集野生植物样本。
5月19日,研学的学生在宜章县莽山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
5月19日,宜章县莽山林子坪水库国家气象观测站对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气象观测。
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寨景点生态环境优美。
新闻多一点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当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有效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黔金丝猴、藏羚、莽山烙铁头蛇、苏铁、兰科植物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据统计,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6株增长到1.5万株,巧家五针松由最初发现时的34株增长到0多株,百山祖冷杉从最初发现时的3株成功野外回植多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多头,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增至6群37只,白头叶猴野外种群增至1多只,中华穿山甲分布点位不断增加,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野外种群增至60只左右。朱鹮野外种群超过只。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只,人工繁育朱鹮种群数量达到只。通过野化放归,在多个省份重建了麋鹿、普氏野马野外种群。
这是年5月18日在广西岜盆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头叶猴。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年)》的总体目标,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使全国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重要栖息地(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稳定向好。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穿山甲、长臂猿、雪豹、苏铁、兰科植物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确保到年,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数保护率达到75%,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80%。”这位负责人说。
来源:“影像湖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anshanjiaf.com/csjzz/14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