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这一全球仅有的身披鳞甲的哺乳动物,其“护身甲”竟成为了生存的威胁。6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布将穿山甲的保护等级从国家二级提升为国家一级,这一举措为这一比熊猫还濒危的物种敲响了警钟。曾经,《中国国家地理》描绘过这样的场景:在蝉鸣虫唱、竹影婆娑的午后,一只穿山甲在林间穿梭,寻找着蚂蚁或白蚁的巢穴。然而,如今在中国南方诸多曾有野生穿山甲分布的省份,这样的场景已难得一见。事实上,如今野生穿山甲在我国几乎已难觅踪迹。这个曾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动物,如今却为何在多个地区难觅其踪?穿山甲,这一拥有多万年的进化历史的古老物种,曾一度遍布全球。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从欧洲的始新世中期到更新世,又从亚洲的中新世到全新世,甚至在北美渐新世早期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然而,如今它们的活动范围已经大大缩减,全球仅存的8种穿山甲被困在亚洲和非洲的有限区域内,两个大洲各占据4种。这些穿山甲分别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印度次大陆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寻找着生存的缝隙。中华穿山甲,这一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曾广泛栖息于长江以南的17个省区市。然而,随着年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的公布,其分布范围已萎缩至11个省份,数量也锐减至约6.4万只。到了年,这一数字更是降至-只。据《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年的数据显露,中华穿山甲在短短20年内数量减少了高达90%。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中华穿山甲数量急剧下滑呢?除了其“低效”的繁殖方式——孕期约5至7个月,且每年仅生一胎、每胎通常仅产一仔外,更直接的因素无疑是人类的捕杀。这些捕杀行为往往与穿山甲的鳞片被用作传统医药有关。▲小穿山甲紧紧抓住妈妈的尾巴,寻求保护。穿山甲,这一身披鳞甲的哺乳动物,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其天然的防御武器——那层坚硬的鳞甲,使其在面临危险时能够迅速缩成一团,形成紧密的球形防御姿态。然而,这层令人难以攻破的硬壳,竟最终成为了穿山甲的致命弱点。
在中国,人们基于“象形”思维,误以为穿山甲的鳞片具有“打通”的功效,从而将其用于治疗痈疽疮肿、月经停闭、乳汁不通等需要“通”的疾病。这种误解使得穿山甲鳞片成为了药方中的一员,并因此被大量捕杀。同样地,在非洲的一些地区,穿山甲鳞片也被用于治疗风湿、性病甚至盗窃癖等病症,这使得穿山甲的生存状况更加岌岌可危。
相较于其他被当作“补品”的动物,穿山甲鳞片的受欢迎度甚至超越了其肉质。这种对穿山甲鳞片的过度追求,无疑加剧了穿山甲数量的急剧下滑。中国市场对穿山甲鳞片的热捧,推高了其市场价格。在中国,穿山甲鳞片的价格远高于其肉质。特别是非法交易的穿山甲鳞片,每千克价格高达美元,折合人民币约元。而市场上合法交易的穿山甲鳞片,价格更是惊人,达到美元每千克,约合元人民币每公斤,几乎接近每公斤万元关口。这种鳞片与肉质价格悬殊的现象,在国内外都较为罕见。虽然除非洲国家喀麦隆和尼日利亚外,多数国家鳞片价格更高,但像这样两者价格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却不多见。然而,穿山甲鳞片是否真正有效,目前尚无定论。尽管《中国环境报》指出,穿山甲的鳞甲仅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其主要成分与毛发和指甲等无显著差异,但中医界对此持不同看法。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就曾公开回应质疑,强调尽管实验室检测显示穿山甲鳞片与其他动物鳞片成分相似,但这并不能否定中医几千年的经验和临床使用。他举例说,曾治疗过一个严重抽搐的病人,尽管使用了大量山羊角,效果却并不明显。而当病人服用仅一克羚羊角细粉后,抽搐症状立即得到缓解。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医在某些方面的独特疗效。
面对穿山甲鳞片市场的混乱现象,王旭东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中医在使用动物入药时,可以充分利用死亡的动物资源。经过严格审批后,这些珍稀动物的尸体可以被用于正规的医疗渠道,从而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然而,尽管有这样的呼声,但穿山甲的市场需求依然庞大,甚至催生了一条庞大的非法跨境产业链。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估计,过去十年间,有高达万只穿山甲被非法走私至世界各地,成为被走私买卖最多的哺乳动物。其中,中国成为了最大的穿山甲鳞片消费国。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介绍,仅年一年,中国海关就截获了超过吨的穿山甲鳞片,而实际交易量可能是这一数字的五倍以上。这意味着每年有数十万只穿山甲在野外被非法猎杀并交易,给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东南亚和非洲的穿山甲均已卷入这一非法贸易。中国非法运输的穿山甲主要来源于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和缅甸,同时,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喀麦隆也成为了穿山甲鳞片的供应地。穿山甲数量的急剧减少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据新京报披露,一只中华穿山甲每年能消耗约万只白蚁和蚂蚁。在一片约亩的森林中,只要有一只中华穿山甲驻守,便能有效地控制白蚁的数量。然而,我国的大部分森林是人工林,相较于天然林,更易遭受白蚁的侵害。若穿山甲数量减少,传统的化学手段如喷洒农药将成为主要的控制方式,但这样不仅会污染土壤、水源,甚至可能影响到海洋和极地生态。
令人欣慰的是,在最新版年《中国药典》中,穿山甲已被正式移除。这意味着穿山甲将受到更高级别的保护,猎捕审批将由省一级提升至国家主管部门,非法捕猎的处罚也将更为严厉。这对那些濒临灭绝的穿山甲来说,或许是一个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