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真人版《葫芦娃》正式完成立项(立项号:影合立字〔〕第10号),将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安乐影片有限公司出品,目前暂未确定导演、演员人选以及筹拍和上映时间,编剧则确定由著名编剧冉平的女儿冉甲男(《画皮2》)担任。从立项片名来看,影片定名为《葫芦兄弟2》其中透露的消息也不少,虽然该部影片已经得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授权,但拍摄真人版却定名“2”,这其中应该有两种可能:一是新故事本身已脱胎于《葫芦娃》动画故事;二是考虑到真人版的“难拍指数”,以后也有利于和经典原版撇清关系。至于故事内容方面,讲的是蛇妖想飞升为龙,冒险偷取太上老君的仙丹,结果被打入凡间,镇压于葫芦山下千年后,由穿山甲不慎误放。蛇妖趁机抢夺山中七颗宝葫芦,欲炼化后修度成仙。但混乱中蛇妖只夺取到一颗,其余六颗则散落凡间各地,化为婴儿降世。可以看到,大方向上仍然是经典版的故事框架,改编上来看,真人版《葫芦娃》可能会放弃爷爷种植葫芦籽,以及葫芦兄弟从葫芦中生养的情节,并加入七个葫芦兄弟出世后在凡间一些惩奸除恶、冒险经历,最后兄弟一心,其利断金,打败BOSS蛇妖。而且,和原版一样,其中一位葫芦兄弟前期也有黑化的可能,以此制造矛盾冲突,故事可能会比较套路化,可能会有些《七剑下天山》+《七仙女》+《杨家将》的味道,最终怎样就要看编剧怎么写了。不过,最困难的还是人选、造型等问题上如何拿捏得当,想象也能想象得出,如果真人版采用经典动画的造型,实在太过于雷人。不过,想要把真人版拍好的话,到也不是不可能,在三点问题上,导演必须有所决断:第一,改编既要适度又要颠覆。真人版毕竟不同于动画版,所谓的适度是指,既然已经采用了《葫芦兄弟》这个经典IP框架,就不要在内容上挂羊头卖狗肉,基本的设定都要保持一定的原味。但是对于不太适合真人化呈现的设定,可以进行针对性地删减。比如由《杀戮轮回》改编的电影《明日边缘》,许多原著中的相爱相杀和轮回绝境都被删除,人物上的变化性也相当大,但也并没有阻止该片取得较好的口碑。此外,如果故事性出色,在改编上就算把《葫芦兄弟》改到现代也未尚不可,也就是所谓的魔改。说实话,最近魔改还挺有市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一部对原著的魔改作品,虽然《哪吒》是部动画,但在故事性上相当出色。说到真人版有“魔改”意味的影视剧,《终极三国》、《魔幻手机》都属于较为成功的先例。不过《葫芦兄弟2》是电影定位,谈到电影界“魔改”宗师级人物,可能也就是徐老怪(徐克)了吧?虽然他现在的作品有点一言难尽,但是他的《新蜀山剑侠》、《笑傲江湖》、《青蛇》、《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等,无一不是“魔改”,几乎皆为经典。所以在这部影片的导演上,徐克的是合适的(《葫芦兄弟》除非是大制作,否则这绝对是想多了)。影片风格可以偏轻松、魔幻,类似于《捉妖记》、《神探蒲松龄》这种,这种风格也有利于还原原版经典中的妖怪角色,而且这样的风格设定下,就算出现3D化的原动画角色,也不会让影片在观感上显得突兀。第二,定位要准确,搞清楚自己拍的是儿童影片还是普通影片。如果定位偏少儿受众的影片,建议“葫芦兄弟”采用七位10岁左右的小童出演,千万不要小看现在的“小鬼”,前有《家有儿女》,后有《小戏骨》系列,挑选七位有萌点、有实力的“小童星”,说不定还能让这部影片成为不小的卖点。而且对于目前的内地电影市场来说,出色的儿童电影真是少之又少,这对《葫芦兄弟2》而言,说不定真是个机会。而且,七个小童萌点各不同,观众也会自动忽略原版角色上的某些设定。上面所说的“某些设定”,其中之一就是七个葫芦娃其实是七胞胎。如果该片定位为普通魔幻影片,这里有一个大胆的方案,学习詹姆斯·麦卡沃伊《分裂》的二十四种人格演绎,或是张一山的《柒个我》,一人演七角,把《葫芦兄弟2》拍成一部悬疑片(纯粹开玩笑的)。不过,还记得《社交网络》的双胞胎吗?那其实是采用了动态捕捉的换脸技术,其中一人只演身体,《葫芦兄弟2》完全也可以只找一位大牌+六位只演身体的替身,搞定这部影片,这也算是个大卖点吧。第三,三观要正。可以有爱恨情仇,但不要为了卖点强行给葫芦兄弟配“爱情戏”,可以诠释成长、热血、硬核与梦想,以及面对强大敌人,明知自己不敌却义无反顾的勇气,还有七位兄弟的亲情羁绊、手足深情等,这些都是可以展开内容,只要像《哪吒》那样把自己的主题深化进而升华,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这时候,对经典原版做到了几分还原,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了。最后,不管怎么说吧,《葫芦兄弟》毕竟是许多80后的童年记忆,也是有很深的怀旧情结的,所以对许多人来说,既然这部影片都已立项,也等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但不希望这部影片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而存在,还是希望能拍好。另外,以上建议开了不少脑洞,如有不妥,欢迎各位影迷在留言区交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anshanjiaf.com/csjls/1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