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将毫无悬念“入围”全新编制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蒋志刚摄
在阿尔泰山野外拍摄到的驼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其保护等级将升至一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青岛百合又名崂山百合,为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原产于山东省,是新增的二级保护物种。
麻栗坡兜兰是新补录的一级保护物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日前,全新编制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植物名录》)开始向全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
科学家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其中动植物是生物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也与申报世界遗产,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息息相关。
列入名录物种数量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此次名录更新工作,对我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会产生深远影响,也有利于国家的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产地保护以及全国生态环境的修复。”蒋志刚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参与了此次《动物名录》中有关哺乳动物的研究工作。他介绍说,国家进行动植物名录更新的工作,凝聚了全新的科技智慧。科技工作者吸纳最新的动物学知识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合考虑物种的生存状况、濒危状况、保护级别、管理需求;也广泛征求了专家、管理人员和公众的意见。
此次征求意见的《动物名录》一共涉及17个纲、70个目的种野生动物,比起年的第一版名录,所保护物种增加了2倍多。“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目前物种的濒危情况仍然严重,需要保护的物种也越来越多。这其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物种生存状况变化、濒危现状、管理需求、国际因素等。近来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通过再次明确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实际上是在重新审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蒋志刚这样认为。
新编《植物名录》共收录种和25类野生植物,在第一批《植物名录》基础上,删除55种,增加了种和17类。此次两个名录所列入的物种数量相较之前均大幅增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覃海宁,自年我国首次公布《植物名录》起就一直参与名录的跟踪及修订工作。他介绍说,新编《植物名录》的物种数量相较之前增加近一倍。“年发布了第一批《植物名录》时,许多经济价值较高、资源破坏严重的植物类群因各种原因未能列入。比如兰科、牡丹、人参,直到这次才新增进去。”他强调说,近几年,国家明显加强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升了对生态理念的重视;再加上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社会对动植物保护更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huanshanjiaf.com/csjls/12342.html